《经验的疆界》|区分可复制的和不可复制的经验,避开经验学习的陷阱,从经验中汲取智慧。
核心书摘
《经验的疆界》是一本讲述经验学习的书。一方面,经验被人们视为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经验又被认为是傻瓜老师,是那些不愿意深度学习的人快速获得知识的便捷途径。这种对经验的不同看法也是本书的重要议题。本书为我们梳理了经验学习的成败得失,从“低智学习”和“高智学习”两个角度分别剖析了从经验中学习的方式和限度,进而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经验有用,但不完美”。
适合谁读
· 进取者
· 职场小白
· 普通员工
关于作者
詹姆斯G.马奇,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学”名誉教授。马奇在决策制定和组织领域有杰出贡献,他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书,包括他在职业生涯早期写的两本经典著作《组织》和《企业行为理论》。此外,他还是很多协会的理事,比如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会、美国公共行政研究院等。
学什么?如何靠谱地从经验中学习
找工作的时候,你有多少次被面试官问到“你有相关经验吗”?你又有多少次被心仪的公司毙掉,理由就是“你没有类似的工作经验”?这样的情景对职场小白来说,也是够无奈的,因为经验毕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谁大学一毕业就有丰富的经验?
《经验的疆界》就是一本教你从经验中学习的书。书中指出,人类的经验学习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低智学习”,另一种是“高智学习”,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领域。要牢记“经验有用,但不完美”,因为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习得的,我们应当避免在不可能习得的经验上浪费时间。
你还会发现
· “低智学习”的适用性;
· 什么是“高智学习”;
· 为什么说“经验有用,但不完美”。
一、低智学习:通过复制成功来学习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低智学习,以及低智学习的限度和适用性。
1、什么是低智学习?
所谓“低智学习”,简单讲就是复制成功的经验。这里的“低智”并不是贬义,只不过是想用“低智”来说明在这种学习中,不需要高度的智力参与。
低智学习有三种方式,一是试误,二是模仿,三是天择,接下来我们分别说一说。
试误指的是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亲自摸索、不断尝试,观察结果,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简单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亲自参与行动,通过实践的结果反馈来学习。这个很好理解,我们讲的“久病成医”、“吃一堑,长一智”,说的就是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教训来学习。
说到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我们就必须得说说刘备了。
建安十三年,正是刘备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那时曹操实力强大,刘备被曹操打得四处逃亡,刘备的军师徐庶也就一直跟着刘备东躲西藏。俩人好不容易到了新野小镇上喘口气,没想到徐庶收到一封母亲的来信,信中草草几个大字,命徐庶速归曹操。徐庶明知道这是曹操设的计,但徐庶是孝子,母亲在对方手里,虽然明知是计,也得去。
刘备知道这个消息后竟放声大哭起来,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先生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非常感激刘备的体谅,得到刘备的应允后就想立即上路,但刘备实在舍不得就这么让徐庶走了,于是请求徐庶再小住一日,明日他亲自为徐庶践行。
到了第二天刘备果然为徐庶摆酒饯行,几杯酒下肚,徐庶拜别刘备,起身上了马,而这时刘备也跟着站起来,他为徐庶牵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刘备的真诚把徐庶感动得热泪盈眶。徐庶无以为报,临走前最后为刘备做了两件事,一是向刘备推荐了名士诸葛亮;二是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这么来的。
刘备用真诚成功地留住了徐庶的心,也算是找到了留才就要留心的秘诀,之后他又把这个成功经验复制到了诸葛亮身上。刘备诚意满满,三顾茅庐,硬是用真诚收了诸葛亮的心。刘备算是把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做到极致的人了。
模仿指的是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就是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别人成功了,自己照着来一遍就好了;别人失败了,找到他失败的关键点,设法避开或改正了。心理学大师班杜拉把这种“模仿”叫做“观察学习”。
天择指的是复制“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成功经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进化领域来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人们通常会认为,一种做法能够延续至今,必然是有道理的。
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要明确,这里的“有道理”指的是这种传承有道理,而并不意味着传承下来的东西就一定有道理。比如至今有很多人靠占卜来预测未来,而只要我们还相信科学,就知道占卜更多的只是具有游戏性质。占卜流传至今而没有消亡,自有道理,但占卜本身,至少不具备科学性。
2、低智学习的限度和不足
当今社会,在商业领域最常见的低智学习工具,就是名人传记和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人们手捧名人传记或名企成功案例,用心揣摩学习,期望自己可以直接照做并取得同样的成功,然而靠看书把企业做成功的还真是不多。
决策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大师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近百年来的美国成功企业之间,并没有多少共通的成功经验,他们的领导人决策的平均成功率也仅仅是50%多一点点,基本上与扔硬币做决定的水平差不多。
真正帮助他们成功的,往往是在后人看来某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偶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比如,今日互联网王者谷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业初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没有小富即安,而是做出了把自己的公司卖给雅虎的决定。
很多现实表明,低智学习存在明显不足,那么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书中给出了三点原因,分别是复杂的因果关系、随机性和练习效应。下面我们分别讲一讲。
一是现实世界的因果关系太复杂。比如要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就要考虑是什么因素使得他获得成功,但是我们得到的这些因素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些成功人士即使抱着百万分真诚来书写自己的经验,也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归因而已,这种“事后诸葛亮”往往不够客观。
在股市里这种现象最常见,比如,国家召开了一次大会,第二天,股指下跌了,股评人士就会发布一些看似很有说服力的统计结论,得出历年大会召开之后,股市都会下跌,只有一两次意外的结论。
事实上,也许最初的一两次下跌只是一种偶然,而这个偶然的经验被复制,人们就开始在大会前选择变现离场观望,这才引发了后来的指数下跌。也就是说,召开大会,未必是股市下跌的原因。
二是历史充满随机性。比如让我们在两个公司的成功经验中选择一个。显然,这两个公司的经验差别越大,我们越容易选对,而现实中,这些经验往往区别不大。
再比如,一个公司的成功经验中,随机性因素越少,我们选择对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实中我们往往没办法分得清这个公司成功到底是靠实力得来的还是靠幸运得来的。不仅如此,我们在判断成功经验是否靠谱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样本,然而不幸的是,我们面对的,或者说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正是那些特别具有个性的个体,所以,样本量注定不会大。
三是“练习效应”影响选择。这个问题也叫作“胜任力陷阱”或“能力陷阱”,指的是人们通常总是更相信自己已经掌握或熟悉的能力,而不愿接受新的经验或知识,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难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非常普遍,比如,当一个人已经习惯于使用五笔字形输入法之后,你告诉他新的搜狗拼音输入法更快,准确率更高,他一般是很难有决心放下五笔输入法改用拼音法的,同样的,新出现的讯飞语音输入法速度更快,准确率也不差,还可以解放双手,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使用这种新的输入法,这实际上就是“胜任力陷阱”在发生着作用。
这类的情形在组织里也不少,很多组织经常会面临两难选择:一个是老做法,虽然没什么新意,缺点也不少,但是用顺手了;另外一个是新做法,优点较多,但是不大会用。在这两个选项面前,组织通常会选择前者,而实际上,第二个选择常常是产生新亮点的机会。
3、低智学习的适用性
那么,低智学习存在这么多的弊端,是不是就意味着低智学习没用了呢?当然不是,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低智学习的适用性问题。
在可以反复练习形成专门能力的、相对独立的、相对狭小的领域内,经验是重要的智慧源泉,这时候,低智学习也是有效的。我们都见过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比如一个园丁,很可能他养育满园花草树木的全部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即使他是一个文盲,根本没有来自系统实验的知识,只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基本的记忆和动手能力,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园丁。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那些更多的需要技能的,可以通过练习改进绩效,可以“熟能生巧”的领域,低智的经验学习的确是有用的老师。然而,在复杂的领域,比如企业经营、金融投资等领域,低智学习显然就派不上用场了。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进行“高智学习”了。
二、高智学习:通过复制模型来学习
1、什么是高智学习
高智学习类似于“做学问”,观察历史经验,理解深层因果结构,形成知识,加以记录,进行传播。在组织管理领域,人们投入大量精力寻找促进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他们开发出复杂的测评工具、建模工具和战略规划工具,帮助商业公司进行营销、财务、生产和人事方面的决策制定,帮助政府机构提高社会服务的效能和效率,这些都是高智学习。简单说,高智学习就是一种通过构建模型来学习的方式。
如果说低智学习是从经验到经验两步学习的话,那么高智学习就是从经验中抽象出理念,再从理念出发落实到经验,它经历了三个步骤,多了一个提炼的过程。
2、高智学习的限度
高智学习的理念建构,也就是模型形成的过程,看起来可以避免低智学习的一些弊端,然而,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中加入了新元素,避免了旧有的毛病,却很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高智学习同样具有弊端。
首先是高智学习本身的建构性质的影响。构建模型是高智学习产生的基础,
但是,既然我们要建构模型,就一定要涉及到抽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疑要舍弃一些信息。比如,我们面对一堆数据,这些数据里经常会有一些非常离散的、看起来很不靠谱的数据,一般情况下,这类数据的数量很少,所以,为了得出规律,很多人甚至是很多科学家都会把这些看起来不靠谱的数据做为异常数据舍弃掉。
可是这样做,真的有道理吗?比如你是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人员,你发现某一天某个产品在某个店销量突然激增,这背后也许有着非常重要的真相,但是按照统计处理数据的规则,你就应该要舍弃掉它,否则就无法形成一般性结论了。但如果你真的舍弃掉这个异常数据,那么一部分真相就被掩埋了,得出的规律的效度往往就会打折扣。
其次是高智学习受到人类认知能力和特征的影响。人类是一种会犯错的动物,确切地说,人类是一种会无意犯错的动物。
因为人类的分析能力有限,所以对在经验之上形成的框架就很敏感。也就是说,如果先给人们一个框架,人们就很难摆脱,容易陷入认知隧道,这源于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说的就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之内诠释的经验,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大都是莫名其妙的;为什么你第一眼觉得不好的人,以后也不会觉得他好到哪里去,因为人类很难认为是自己的框架出错了,一般都会认为是别人的框架错了。
人类固守成见,倾向于保护自身和所属群体的价值。比如,管理者、新闻记者、律师和组织学者经常为了创作更好的故事而删减或添加事实,他们可能删掉某些他们认为极不可能出现的“事实”,添上某些没有观察到但他们觉得应该有的“事实”;
再比如,某些作品为了迎合观众,有意歪曲经典文学作品。在《杨家将》中,潘美(潘仁美)和杨业都是北宋的名将,两家本没有冤仇,除了可能存在指挥意见不统一外,两人并没有私怨。结果到了小说演义中,硬是给潘仁美安了个大奸臣的名号,千百年翻不过身来。
接着是“循环性”的影响。循环性跟我们刚刚讲到的“练习效应”类似,一种框架越来越正确可能只是因为它总是被学习和练习,而另一种框架越来越错误,也可能只是因为它被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
人类渴望从历史经验中学习,但是历史经验却封装在人类发明的框架之中,所以人类其实是从自己的发明中学习。循环性的确可以增长智慧,但是它也会增加混淆“正确和错误”的可能性,因为一种错误的框架在人们不断地练习中也慢慢会被当成是正确的框架。
最后是旧模型往往会限制新事物的产生。社会心理学研究有个著名的命题是人类容易形成习惯思维和习惯做法,所以人类对新事物会怀有敌意。一方面,新事物往往是用旧框架编码成模型的,这样就很难从中挖掘新启示,就像用旧瓶装新酒一样很难品出新滋味。
所以,能够长久存在的新事物主要是那些可以轻易整合进老模型的新事物;另一方面,老模型往往排斥极端异常的新事物。即使是好想法,短期之内或局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坏的,因此不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去展现潜在价值。
人类的适应是短视的,适应往往不能容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看不到回报的事物,也往往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因为改变就意味着冒险,人们对于跳出现存状态走向新的状态并不积极,因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懒惰的,也不愿意承担风险。
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索尼相机等曾经的巨头公司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反应得那么迟钝了。因为他们都“太成功了,以致于看不到成功之外的东西”,诺基亚总裁奥利拉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对于诺基亚这样的公司来说,在原来的老模型上做对所有的事情是一种惯性,他们正是因为一直在那个旧模型上做对的事,所以才输了,他们错的实际上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地更换模型啊。
3、高智学习的适用性
既然高智学习有这么多弊端,那它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当然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规律,也就是建构模型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人类通过这种活动形成我们独有的智慧、彰显我们物种的智慧性。
另外模型建构还能区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智慧高低,以及人与人的智慧高低。除此之外,对于低智学习不能胜任的复杂领域,高智学习这位老师虽然并不完美,但是也还有作用,用作者马奇的话来说就是“在因果关系复杂、练习机会较少的领域,通过模型的建构,能一定程度形成某种具有共识特质的可理解智慧。”
经验是一个有用的老师,但不是完美的老师,我们能做的有两点,一是承认人类并不完美,人类本身就是有限的生物,然而我们能从错误中不断学习,跌倒再爬起,在我们的限度之内,始终力求做到最好;二是我们依旧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验证、去探索、去开发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认识到经验学习的限度,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有了这种认识,我们至少可以不盲目相信经验,从而降低失误的概率。
总结
《经验的疆界》不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更好地从经验中学习的书,而是一本教我们认识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学,什么样的经验不能学的书。
人类的经验学习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低智学习,另一种是高智学习。这两种方式并无高下之分,各有利弊,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在可以反复练习积累经验来提高技能的简单领域,低智学习确实可能带来可见的进步,但在复杂的领域,低智学习就失效了。
在因果关系复杂、练习机会较少的领域,经验虽然不是一位完美的老师,然而,经验却有促成共识、营造理解感、肯定人类智慧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保证高智学习能够解决所有复杂的问题,但如果抱有开放的心胸、科学的思路和不断尝试的勇气,我们依然可以从高智学习中获益,个人和组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进行规划。
我们今天读《经验的疆域》这本书,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经验有用,但不完美”,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习得的,能够避免在不可能习得的经验上浪费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不是有一句话叫“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吗?这句话放在学习经验上也同样适用。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1381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王羽)
《经验的疆界》金句:片面描述往往胜过全面描述。
经验学习的过程中也有陷阱,我们要做的就是区分可复制的和不可复制的经验,然后从经验中汲取智慧。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避开经验学习的陷阱,从职场小白进阶到职场精英。
上次推送:
《文明之光》1/4|只有掌握整体理性主义和局部浪漫主义的思维,才能准确地认知历史。
《文明之光》2/4|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让人类在历史进程中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文明之光》3/4|只有跨领域涉猎,才能兼收并蓄、融汇贯通,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体验和个人提升。
《文明之光》4/4|政治并不神秘,它一直推动着历史和文明的进程,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八月炮火》|德、法两国战前计划的失败,两军统帅对战争中特殊情况的发生明显预见不足,缺乏大局观,无法以变应变。
《科技想要什么》|人类与科技最佳的相处方式不是掌控和支配,而是携手同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